温州人爱创业 每12个温州人就有一个是老板
作者:
时间:2016年07月29日
信息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你知道温州人有多爱创业吗?昨天,记者从温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处获悉,截至6月25日,温州共有各类市场主体约78万户,以最新的全市常住人口约910万来估算,在温州,大概平均每12人中就有1人是老板。
上半年各类市场主体分析报告
解读:通过数据比对可以发现,在2015年温州经济首现复苏迹象后,2016年上半年我市总体经济运行逐步趋向稳定,大部分指标维持较好的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也存在不少隐忧。
个体户数据恢复增长模式温州人依然热衷做老板
解读:据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上半年内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新设户数还是注册资本(金),增长率都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一倍左右,体现出在注册资本(金)认缴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私人资本对于新设企业的动力增强。另一方面,新设非私营企业增长率虽较去年有小幅度回落但数字仍然可观,说明国有经济动力尚足。
解读: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处工作人员分析认为,在连续几年的平稳发展之后,个体新设户均出资额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市小微经济在经济周期中的强烈波动中,小、快、灵的特点,温州人对于投资经济的信心有所恢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个转企”三年工作的阶段性结束导致的“回流”现象影响,值得重视。
解读:快速的增长幅度从侧面反映出我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科技文化产业增长的影响,和各级政府对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持。房地产业增长率跌破个位数,体现了该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大环境的影响下有所起伏。
解读:除典当企业略低于去年外,其他类型企业数据仍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投资管理类企业。
解读:据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处的工作人员分析,寄售行业一改往年的低新设、高注销而得到一定的发展,与该行业作为温州所谓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一环受到政策调控与民间资本运作信心的恢复也有所关联。
解读:说明作为资金管理者的投资管理企业,由于可以利用在温州募集资金的优势寻找“政策洼地”进行转移支付来规避高税率,仍保持与上期几乎相同的新设速率,但注吊销数量的增加,体现民间信心的不足仍让该行业从业者加快撤出温州的步伐。
相关
“抱团上岸”的温州商人
有一个关于温州人的故事:当温州人发现越来越多国人喜欢吃螃蟹的时候,以为洋人也会喜欢,便装了一船运到荷兰,结果当地海关拒绝让螃蟹入境,温州人只好把这船螃蟹倒进了附近海域,没想到,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螃蟹居然纷纷爬上了荷兰海岸,并在当地繁殖。
温州人并没有把这个故事看作是一个笑话,记者的一位温州朋友说,他认为这些螃蟹恰恰体现了温州人的特性,无论有多困难,温州人都要上岸,而且,温州人向来都是“抱团上岸”的。
温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山多田少,区位条件较差,自然资源也无明显的优势,这就决定了温州人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外移来获取比在当地打工更高的回报,这便成为温州人“走遍天下”的原始动力。不断开发新的市场,也成为之后温州人经济扩张过程中不变的主题。
在“走遍天下”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地缘关系结成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温州人在异乡扎根成长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他们口中的“抱团上岸”。温州人的社会网络主要由族亲、朋友、乡邻三者编织而成,这为他们的流动和迁移、就业、融资及情感沟通等活动提供了支持。在创业过程中,“第一桶金”是来之不易的,它必须依托于足够的信任。网络使得很多温州人借助地缘关系和环环相扣的信任,在白手起家的时候通过相互之间的借贷,凑到了“第一桶金”。
社会网络大大有助于温州人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了他们在异国他乡所面临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风险。有人曾经根据全国各省市合同履约率来衡量各地的商业信用度,统计显示,浙江和上海是合同履约率最高的两个地区,并由这两个地区往北或往西,履约率水平梯次下降。
李方源是温州颇有名气的印刷设备经销商,2005年他移师南京,欲占领南京网印设备市场。初来乍到,李方源展示了温州老板经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地拜托他们为其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同时,他利用全国个私企业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然后在南京招兵买马。终于,借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的机会,他让不少国内企业了解到产品不错,上门推销容易多了。一传十,十传百,随着他的公司在南京的信誉的增长,不到一年,李方源就在南京站住了脚。
“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
温州人敢干,这是人所公认的事实;温州人吃苦,这也是人所公认的事实。正是这两个事实,构成了温州人创业成功的基础。
创业在温州已成风气,勇于创业的人在当地总人数中占较高的比率,大多数温州人都希望能努力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自己做老板。《上帝让温州人发财——温州创业文化启示录》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说,温州模式没有什么秘密,之所以取得成功,不过是人们将深藏在心底的创业致富的欲望充分释放出来,并成功地弄潮于市场经济罢了。
温州人能吃苦,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温州人就可以在出门买不上火车票时就躺在人家座位底下,住不起旅馆就在路边凑合一夜。这种精神,从后来远赴海外的温州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来。
在大纽约地区的11万温州移民中,有四万住在法拉盛,其次是布鲁克林,然后是长岛和曼哈顿中国城。最早的温州移民居住在曼哈顿地兰西街,还有第二大道28街一带。跑船的温州人,有一些给外国人做管家,会炒菜,做家务,讲粗浅的英语。慢慢赚了钱,自己做生意。当曼哈顿下城的犹太商人放弃衣厂行业的时候,精明的温州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经营衣厂。这些纽约的温州老板们,也是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像普通工人一样一身工作服,满手老茧,一起上下货。
跟 创业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沙龙国际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沙龙国际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